(继续,瞎聊一天是一天)
之前,连更了三篇两宋更替的文章,写了宗泽和李纲两个主战派历史人物。有知音朋友猜测,下一个轮到岳飞和韩世忠登场了。
没座!你们猜对了,这一篇就写岳王爷。
主要探讨两个问题——岳飞因何而死,为何非死不可。
先否定一个主流历史结论:岳飞不是被宋高宗害死的,赵九妹自始至终都没想过对岳王爷痛下杀手。但赵九妹的一个举动,直接将岳飞送上了死路。
壬戌。诏,新复州军蒐举隐逸,诸路经理屯田。——宋史·高宗本纪展开剩余88%绍兴九年,对宋金两国来说,都是极其不稳定的一年。
这一年秋天,金国主战派人物完颜宗弼和完颜宗干联手发动“天眷”叛乱,做掉了金国主和派宰辅完颜挞懒,准备再一次南下侵宋。
南宋这边,根基稍微稳定,赵构准备对地主阶级磨刀霍霍,并于绍兴十年二月,下了上文那道诏令。
宋高宗的这道诏令是几个意思呢?
告诉岳飞、韩世忠、吴玠这些大帅,南宋要搞“土改”了。你们一路北伐,所到之处,收复州县后,要清仗土地,如果发现有地主隐藏瞒报,逃避朝廷赋税,可以先斩后奏,不必向我请示,武装强行接管田产。
简单一句诏令,威力实在太大了。后来,北伐大帅中,像岳飞一样死的死,像韩世忠一样罢的罢,祸根就在这句话上。
赵构本人,也因这句话险些性命不保。
先看,一条时间线。
绍兴九年八月,完颜宗弼发动叛乱,主战派夺取了金国的掌控权。
绍兴十年二月,宋高宗下了要在北方搞“土改”的诏令。
三个月后(绍兴十年五月初三),完颜宗弼率兵,南下侵宋。
这一轮侵宋,金国兵分四路。山东路主帅是聂儿孛堇,陕西路主帅是完颜杲,洛阳路主帅是李成,开封路主帅是总指挥完颜宗弼。
南宋收到情报后,火速进入一级战备,并派出名将天团——太保韩世忠、少保岳飞、少师张俊分领河南各路兵马,北上阻击。
韩世忠和岳飞前脚刚动身,南宋内部瞬间炸了锅儿。先是“福广”两地同时发动叛乱,后是东京留守兼观文殿学士孟庾、南京留守兼资政殿学士陆允迪相继不战而降,把开封、南京献给了完颜宗弼和聂儿孛堇。
紧随其后,洛阳留守李利用和副使孙晖,连李成部的金兵毛都没有见到,脚底抹油,溜之大吉。兴仁知府李师雄、怀宁知府李正民、亳州主将王彦先叛宋投金。
完颜宗弼这一战,打得比当年靖康之变还顺利。没放一枪一炮,拿下了开封府、河南府、应天府、大名府(北宋四京),相当于陕西、山西、河南、山东、南京以北的北方,尽归金国占领。
完颜宗弼第一次遭遇反抗,是打到安徽顺昌,碰上刚从开封逃出来的副留守刘锜。此时,完颜宗弼手握十万精锐,刘锜只有逃跑带出来的两万亲军。
摆在刘锜面前有两条路,要么战,要么逃。正当刘锜犹豫不定时,临安的命令来了——不可硬战,保存实力。
可刘琦转念一想,如果逃的话,往后500里就是芜湖,芜湖再往后500里是京师临安,福建和广东叛乱刚定,再逃能往哪逃。
刘琦心一横,“与其苟且,千载挨骂,不如以死殉国,青史留名”。结果,两万宋军对战十万金兵,打赢了。
“顺昌大捷”的战报传回临安后,高宗大喜,当即给刘琦上了“武泰军节度使”头衔。刘琦由从四品副留守,一跃进阶成为武将最高官衔,正二品节度使,连升两级半。
刘琦在顺昌以寡敌众,极大地鼓舞了南宋士气。马上,吴璘、王彦、岳飞、韩世忠诸部接连打了胜仗。
绍兴十年,是两宋319年中,军人最高光的时刻。到这一步,南宋一仗未败,金国四路大军全线受挫。
南宋军民看到了“直捣黄龙”的希望,各路将士等待朝廷下达继续北上收复故土的诏令。
然而,等来的诏令是——班师回朝。
所有将领收到诏书后,集体炸了锅。他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——拒不奉诏,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。
半个月内,在韩世忠、张俊、岳飞三位主帅的带领下,南宋一路打到了海州(今江苏连云港)、宿州(今安徽宿州)、蔡州(今河南驻马店)、淮宁(今河南周口)、郑州、庐州(今安徽合肥)、伊阳(今河南汝阳)。
宋军这一次反击,成果太大了。从安徽顺昌至江苏连云港,战线整整往北推出去一千里。
由于一时夺回的失地太多,宋军采取分兵占领的策略。兵力最少的岳飞部,分散到最后,岳飞手下亲军只有不到两万,全部屯驻在郾城。
诡异的是,岳飞兵力不足且主营按在郾城一事,居然被完颜宗弼获知。于是,完颜宗弼一共调集十一万金兵围攻郾城。
六比一的兵力悬殊,两次交手,岳家军打出了“郾城大捷”。
宋高宗太高兴了,御笔一挥给了岳飞二十万贯钱,以示褒奖。
说重点了。
从五月初三金兵南下,到七月郾城之战,整个过程存在四个疑点。
一是。金兵南下,福建和广东为什么同时叛乱。
二是。刘琦取得顺昌大捷后,瞎子都看出来,南宋迎来反击的最佳时刻,为什么临安发出去的是一封没有高宗签署的“班师回朝”的诏令。
三是。是谁把岳飞兵力不足、指挥所在郾城的情报透露给完颜宗弼的。
四是。顺昌大捷和郾城大捷都是在“抗旨不遵”的情况下取得的,宋高宗为什么没有追究他们“忤逆”大罪,反而大加犒赏。宋朝,“将从中御”是皇帝的逆鳞。
原因只有一个!临安出现了内鬼,班师回朝的诏令与犒赏三军的诏令,并不是出自一个人。
这个内鬼是谁?
——秦桧。
秦桧的职务是宰相兼枢密院使,相当于南宋的常务副皇帝兼军事副指挥,只有他有权力以朝廷指示给各路大帅下达军事诏令。
换而言之。绍兴十年“宋金之战”中,秦桧和宋高宗各自独立给在外将领下到诏令。
听起来,君臣各干各的,是不是很扯?
一点不扯。
赵构是北方来的落难天子,还是人家把他扶上去的。秦桧可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,背后站着的是庞大的南方豪绅地主集团。
还有一项文物证据,可以证明宋高宗和秦桧是分署办公。
绍兴七年,岳飞代天子巡防边界时,宋高宗给了他一道敕书。这份敕书是官方定的敕书,起名为《赐岳飞手敕》。可是“敕书”中,通篇没有一个“敕”字,落款是“付岳飞”,而不是“敕岳飞”。
参考宋朝传世的敕书《蔡行敕卷》《恭事方丘敕》。敕书是一种官方正式行文,必须有一定的格式。可是,代天子巡防这份“敕书”没有“敕”字。
“付”是“给”的意思。宋高宗为什么会如此接地气?
答案或许只有一个。要用“敕书”这种官方行文,就得通过中书门下省和枢密院,从秦桧手中过一道。
高宗想绕开秦桧,直接指挥前线。
说到这,前边四个疑点就可以解开了。
顺昌大捷后,各路主帅拒不奉诏的原因是,这封诏令不是高宗御笔亲书,亦或者是高宗通过“付书”给他们下了另一道“继续北伐”的命令。
他们才有了拒不奉诏的勇气。
那么,同是跟秦桧和豪绅地主作对,为什么就岳飞被害死了呢。
因为就岳飞的“土改”成功了。
鄂州并公使、激赏、备边、回易十四库,岁收息钱一百十六万五千余缗,营田稻谷十八万余石。——建炎以来系年要录·卷144绍兴四年,岳飞收复鄂州,开始推行南宋“土改”政策,将土地分给流民开荒耕种,一年收获18万石稻米,赋税116万贯钱。
这笔钱本来是地方豪绅地主的,如今进了朝廷腰包,地主能放过赵构和岳飞?
发布于:山东省倍悦网-炒股怎么配资-正规的配资炒股平台-股票配资交流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